![]() ![]() 在我们的印象里 唐代审美多是雍容华贵 然而这件茶具 展现的则是“极简风” 一起认识素面淡黄色琉璃茶碗、茶托 ![]() 素面光洁 “透”出唐代“极简风” 这副茶碗、茶托 出土于陕西宝鸡扶风县的法门寺 出土时便已经有了“文物名”—— 在同一地宫中出土的《衣物账》碑上 明确记载为“琉璃茶碗托子一副” ![]() 图片来源:总台《考古公开课》节目 琉璃茶具淡黄微绿,透明素净 给人以恬淡、静谧之感 这是一副唐代的茶具 但这个“素面”朝天的审美 似乎与我们印象中唐代的雍容华贵 有些出入 比如同为法门寺出土的唐代茶具 这件鎏金摩羯鱼三足架银盐台 细腻精美,将饮茶的仪式感拉满 是繁华大唐的一个侧写 ![]() △文博日历丨唐代版“围炉煮茶”为何有点儿咸? 其实这副尽显“极简风”的琉璃茶碗、茶托 是典型的中国器物造型 ![]() △素面淡黄色琉璃茶碗(上)与故宫博物院藏唐代青釉玉璧形底碗(下) 而琉璃这种材料所展现的真实纯正之感 与中国自古形成的审美观很是契合 美,可以是繁华 也可以是素雅 成分验了, 是“进口料” 这套饮茶器具造型精巧美观 出土后因其造型呈现典型的“中国味儿” 一直被认为是地地道道的本土产品 ![]() 2011年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琉璃器 在科技考古加持下 首次经历了无损检测 这套琉璃茶碗、茶托 与其他东罗马、伊斯兰琉璃器 成分完全相同 为典型的西方钠钙琉璃系统 也就是说,它们的原料来自域外 ![]() △素面淡黄色琉璃茶碗、茶托 法门寺博物馆藏(图片来源:文物陕西) 原料明确了是“进口”的 那手艺是哪儿的呢? 有两种猜测 ①“原装进口” 是阿拉伯商人为适应中国市场 而专门定制生产的 唐代中外贸易十分繁荣 比如“销冠”长沙窑瓷器 为适应外销的需要 常有一些“异域风格” ![]() △文博日历丨大唐“销冠”出长沙,喜欢的图案你就“复制粘贴” 同样,阿拉伯商人向中国销售的一些产品 为了符合中国人的文化和风俗 也要制作一些符合中国器型特点的产品 ②“来料加工” 可能在当时的长安 就有来自西亚的琉璃作坊 无论是哪种方式 琉璃茶具透过了光亮,穿越了时间 为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 写下了注脚 显示了大唐的开放性与包容性 琉璃和玻璃 到底是不是一回事儿? 像这副茶碗、茶托所使用的 光洁透明的“琉璃”材质 其实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玻璃 从材料上说 主要成分都有二氧化硅、硅酸盐等 而且现在国际通行的叫法都是“玻璃” 历史上它们的名称经常交替或者混同使用 BUT(但是) 两者又不能完全画等号 ![]() △枫叶纹描金蓝琉璃盘 法门寺博物馆藏(图片来源:文物陕西) 比如颜色上 当我们说“琉璃”时 更多强调它的色彩丰富 而“玻璃”更突出透明的质感 除此之外 “琉璃”也承载了更多一层的文化意义 包含着艺术韵味与历史感 清透的玻璃茶具淡黄微绿 泛着淡淡的春的气息 那是“极简”的风轻轻拂过 那是历史的呼吸 ![]() 监制丨唐怡 制片人丨武慧锋 文案丨田野 视觉丨林琳 审校丨朱冬梅 赵军慧 技术丨李照瑞 统筹丨刘莹 田昊原 特别鸣谢丨法门寺博物馆 总台陕西总站 中国文物报社 指导单位丨国家文物局 来源网址:https://www.163.com/dy/article/JPTOCAT60514R9KQ.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