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4日上午,我有幸聆听了一节语文公开课。步入教室,崭新的教学设备映入眼帘,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既紧张又充满活力的氛围。学生们端坐在座位上,眼神中透露出对这堂公开课的期待。 课程开始后,我很快便察觉到了一种明显的变化。年轻教师在讲台上自信满满,操控着AI设备,仿佛在指挥一场高科技的交响乐。AI精准地展示着精美的课件,生动形象地呈现出课文中的场景,还能根据学生的回答迅速给出反馈和拓展。反观那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们,他们坐在教室的后排,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迷茫和无奈。 曾经,他们凭借着深厚的知识底蕴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在讲台上叱咤风云,但在如今这个被AI席卷的时代,他们似乎有些力不从心。就像著名教育学者李教授所说:“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传统教育者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老教师们看着年轻教师把AI玩得得心应手,就如同看到了一个陌生而又强大的对手,只能自叹不如,那种望洋兴叹、望尘莫及的感觉,让他们的内心五味杂陈。 这节公开课采用了多元素组合的教学方式。先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学生们各抒己见,思维的火花在交流中不断碰撞。紧接着,一场有趣的游戏环节登场,学生们积极参与,在欢声笑语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随后的抢答环节更是将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学生们纷纷举手,争着回答问题。在这些环节中间,老师还巧妙地穿插了一些小故事,让原本枯燥的语文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这一系列的教学手段让我看得眼花缭乱,不得不佩服年轻教师的创新能力和教学智慧。 我不禁猜测,领导们应该是很喜欢这样的课堂。在他们的评价标准里,师生互动频繁、课堂气氛热闹,再加上熟练运用AI技术,这就是高水平课堂的标志。就像教育部门发布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超过80%的学校领导认为,利用现代技术提升课堂活力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而像我这样,啥也不会玩、不会弄复杂教学手段的课堂,就有可能被视为鸡肋,在教学评价中处于劣势。 其实,今天我自己也上了一节公开课。与那节热闹非凡的公开课不同,我没有采用那些新奇的教学手段。除了播放了一段视频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美之外,主要就是讲练结合。我注重的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练习题来巩固所学知识。 我的学生们没有提前进行排练,但都提前进行了预习。我希望他们能够以最真实的状态参与到课堂中来,展现出他们对知识的探索和思考。然而,我也清楚地知道,这样的课堂可能无法呈现出领导所希望的那种热闹场面和高科技元素。 在课堂上,我能感觉到学生们的专注和投入。他们认真地听我讲解,积极地回答问题,虽然没有那种喧闹的互动,但思维的交流一直在默默进行。当我看到他们在练习题上写下正确答案时,当我听到他们对课文有独到的见解时,我知道我的教学是有成效的。 公开课结束后,我的心情有些复杂。我知道这节课可能不符合当下流行的教学评价标准,但我不后悔自己的选择。无论结果如何,我都已经尽力呈现出我所理解的语文教学。教育不仅仅是追求表面的热闹和高科技的应用,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 就像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会坚守自己的教学理念,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教育时代,找到属于自己的教学之路。也许在未来,我也会尝试去学习和运用新的教学技术,但我不会忘记教育的初心,那就是用最真诚的方式,引导学生成长。 |